1937年8月,日军发起了针对上海的全面进攻,淞沪会战正式打响。这场战役标志着自日本全面侵华以来,双方展开的第一场大规模正面冲突。中日两国投入了超过百万的兵力,南京国民政府甚至调动了最精锐的德械师——第87和第88师。
所谓“德械师”,其实是“调整师”的别名。这是因为在当时中国与德国的关系较好,德国向中国出售了大量武器装备,同时还派遣军事顾问团帮助训练中国军队。因此,使用德国武器装备的部队也被称为“德械师”。然而,经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后,德械师的损失惨重,人员伤亡严重,连种子军官都短缺。
那么,除了德械师,抗战中的中国军队还有哪些精锐部队呢?原来,除了德械师,国民政府还组建了法械师、苏械师和美械师,这些部队的装备分别来自法国、苏联和美国。
展开剩余75%以滇军为例,滇军是由云南省主席龙云领导的部队,装备了大量的法械。滇军的装备质量甚至超过了不少中央军的部队。特别是在1938年4月的台儿庄战役中,滇军第60军从几千公里外赶到战场,顶替了汤恩伯部队,并与日军进行了长达20多天的激烈战斗,最终成功撤退。这场战斗也改变了许多人对滇军的看法,原本被认为是土匪的滇军,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。
龙云非常注重滇军的建设,特别是在军事训练和装备方面。滇军每个师都有野战医院和卫生队,此外,还设有专门的工兵营、辎重营和民夫队伍,负责运输和后勤保障。为了装备滇军,龙云投入了大量资金,仅在1936年,云南省的军费就超过了1400万元,占整个财政支出的60%以上。他从法国商人手中购买了大量武器,滇军的法式装备在当时是中国军队中最先进的。
滇军的装备包括150毫米口径的德式重炮、迫击炮、哈奇克斯高射机枪等先进武器,这些装备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是顶尖的。根据统计,龙云购买的武器足以装备40个滇军主力团。然而,法械师的数量较少,主要集中在滇军手中,而且由于弹药种类繁多,后勤压力巨大,法械装备逐渐被淘汰。
除了法械师,苏械师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1938年8月21日,南京国府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,苏联为支持中国抗战,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。苏联援助的武器包括坦克、火炮、战斗机等,并组建了20个苏械师来替代德械师。
苏械师的装备标准相当强大:每个师配备8门76毫米野炮、4门37毫米战防炮、15挺重机枪、30挺轻机枪以及1000万发子弹。与德械师相比,苏械师的炮兵力量更为突出。此外,苏联还向中国提供了T-26坦克、炮弹、步枪和大量机枪。在空军方面,苏联为中国提供了1300架飞机,包括战斗机、轰炸机、运输机等。苏联不仅提供武器,还派遣了志愿航空队,帮助中国培养飞行员和地勤人员。
直到1941年4月,苏联与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,才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,苏械师的援助历史宣告结束。
除了苏械,中国还得到了美国的援助。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了2万余辆军车、600余辆轻型坦克、1300架飞机以及各种重型火炮、反坦克武器等。虽然美械武器在中国的装备中占据一席之地,但由于美械武器不适应亚洲战场,战斗力表现较差,因此并未对抗战胜利产生决定性影响。
总的来说,苏械在抗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尤其是对精锐部队的装备。在战争初期,德械师的装备损失过于惨重,而美械的援助到达较晚。因此,苏械成为支撑国民政府精锐部队的主力武器,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申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